《世界历史》纪录片 第二十一集

中世纪西欧概述

1、时间跨度:从罗马帝国的衰落到文艺复兴早期
2、主要特征
(1)集政治、军事、经济权力为一体的封建等级制
(2)以农奴制为典型的对劳动力的人身束缚
(3)影响巨大的罗马教会
(4)盛期开始出现缓慢的社会变革,随商业发达、国际文化科技交流的逐步增长而加快

========================

《世界历史》纪录片 第二十一集

中世纪的城堡

1、地位:西欧中世纪国王、公爵、伯爵等大贵族的大本营
2、主要职能:
(1)军事防卫:中世纪王权、教权、贵族领主权鼎立,混战频仍
(2)贵族的管理中心:设有治安、司法和税收等官署
3、位置:
(1)战略要地:出于军事需要,建于高地、港口、山道、河叉
(2)城市:
  1)许多城堡建立于城市废墟之上
  2)城堡建立后,商人趋之若鹜,在城堡周围逐渐形成城市

------------------

乐市乐座……

------------------

  3)战争来临时,市民可以城堡为避难所

------------------

真的会开放吗?

------------------

4、结构:
(1)材质:初期都是土堡,建筑技术革命后变成石体结构
(2)城墙:通常高30到40英尺,下有深沟,有的沟中注水
(3)塔楼:建于城墙上,驻弓箭手矢射;间距不超过一箭之遥(200英尺),以保证全部防线都在射程之内
(4)城门:
  1)外人需走吊桥才能接近城门
  2)另有多个小旁门,供守军出击之用

----------------------

为啥敌人不能攻这个门?道途狭小,难以施展?

-----------------------

(5)内堡:
  1)城堡内最重要的建筑,是堡主的住所
  2)设有一圈高大的围墙,以备外墙失守后据守
(6)其他建筑:
  1)种类:除住房外,还有各种生活设施,如粮仓、磨坊、厨房、面包房、酿酒坊、铁匠铺、马厩、教堂等一应俱全
  2)目的:使城堡可以经得起敌军的长期围困

========================

《世界历史》纪录片 第二十一集

中世纪的贵族生活

1、贵族生活中的相关人员:
(1)家庭成员:
  1)规模:50人到100人之间
  2)成员:几代同堂的一个家族,一些亲属、远亲,再包括仆人
  3)原因:西欧的家庭概念来自拉丁文family,从古罗马时期即指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人;主人的家庭、亲属甚至奴隶都属于家庭成员
(2)其他人员:
  1)卫士
  (Ⅰ)服役的骑士
    Ⅰ)地位:特殊的社会阶层,是贵族的最下层
    Ⅱ)阶级的由来:中世纪西欧实行封建制,土地所有者将土地分封出去,领受土地者作为代价向分封土地承担一定义务;骑士是一种领受封土者,他们要为领主服军役
    Ⅲ)名称的由来:骑士服军役时要自备马匹、武装,因而得名
  (Ⅱ)出身无地农民和城市劳动阶层的雇佣步军
  (Ⅲ)有的城堡还有少量雇佣骑士
  2)雇工:从火夫到技术工匠的众多人员,服务于骑士和卫兵
  3)神职人员:司职教堂事务的僧侣
2、贵族生活的内容
(1)日常生活:
  1)堡主全家住在内堡,有自来水供应
  2)多数贵族在用厚布垫包裹的大木桶里洗澡,13世纪的一些豪华内堡建有浴室,配冷热水箱
  3)不从事任何体力劳动,洗脚、穿衣都有人伺候;冬天仆人必须将衣服烤热再给主人穿上
  4)有时也很繁忙,迎来送往(当时没有商业饭店,出门多投靠亲友)和管理家产会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
(2)餐饮文化:
  1)程序复杂,规矩繁多:严格要求座位与吃相
  2)饭菜品种丰富:主食除面包外偶有蛋糕;每餐必饮酒,葡萄酒和啤酒是主流
(3)典礼活动:
  1)册封仪式:
  (Ⅰ)特点:气氛庄重,通常在户外进行,鼓手乐队也前来助兴
  (Ⅱ)过程:
    Ⅰ)被册封的年轻人履行必要宗教仪式后,身着盛装,骑骏马进入现场,换上一套闪闪发光的甲胄,然后向一具假人发起冲击
    Ⅱ)仪式结束后,举行盛大宴会和舞会
  2)比武大会:两组骑士进行一场模拟战争,人数有时达到数百
  3)狩猎:分犬猎和鹰猎两种,在贵族中很流行
(4)典雅爱情(骑士之爱)
  1)通俗解释:一种没有性爱的爱情
  2)出现原因:
  (Ⅰ)在基督教统治的社会中,“性”被认为是龌龊的事情,感情中不应夹杂性;贵族在感情发展中排斥性的因素,因而出现所谓的典雅爱情
  (Ⅱ)贵族联姻政治色彩浓重,还要考虑经济门当户对,婚姻有感情基础的极少,婚外恋成为常态
  (Ⅲ)将骑士慷慨献身的精神与变形的爱情结合,形成骑士对于妇人的绝对服从观
3)评价:是在当时感情压抑、性压抑形势下的一种情感发泄
3、对城堡生活的评价:
(1)城堡生活只有对贵族来说才是天堂
(2)贵族的优越生活也只限于和平时期

==========================

《世界历史》纪录片 第二十一集

中世纪的农村生活

1、农村来由:中世纪封建主把其领地分成若干庄园
2、人口比例:西欧中世纪9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
3、生活概况:是一种在生死线上的挣扎
4、大小规模:一个中等村庄占地约2000英亩,人口500~600人
5、村民组成:
(1)绝大多数都是领主的佃户
(2)身份有自由与不自由的区别,前者称自由农,后者称农奴;都与封建主有契约关系,但对领主承担的义务不同,农奴收到较多限制
6、世俗生活场景:
(1)农田:一般分为三块大田,一块播种以小麦为主的冬季作物,一块播种以大麦、燕麦和豆类为主的春季作物,还有一块休耕,用途每年轮换
(2)村落:
  1)功能:村民居住的地区
  2)位置:一般位于交通相对便利的地段,如大路旁
  3)外观:
  (Ⅰ)房屋建筑杂乱无章,多数农家住简陋的木屋,13世纪才出现石体建筑
  (Ⅱ)布局杂乱,道路坑洼不平、气味难闻,各种动物和人的声音直到夜晚才会消歇
  4)设施与世俗生活情景:
  (Ⅰ)农宅:
    Ⅰ)采光靠门窗,窗很小,以便保暖,夜间用木窗板关闭
    Ⅱ)照明依靠蜡烛和炉火,燃料以木柴或泥炭为主;没有烟囱设备,室内通常烟熏火燎
    Ⅲ)大多数农民食不果腹、生活艰难,吃饭没有桌子,就把碗放在腿上。食物以面包、浓汤、麦片粥和淡啤酒为主,中等家庭偶有奶制品食用;人们普遍饥饿,饮食最缺蛋白质,其次是类脂化合物,钙和多种维生素
    Ⅳ)在大木桶里洗澡,为省事,常常一家人共用一桶水
    Ⅴ)没有床,地面铺上装有青麦秆、芦苇或干草的垫子睡卧
  (Ⅱ)前后院落:
    Ⅰ)蓄养家畜、家禽:大多数家庭养鸡和猪,但出售肉蛋多用于支付地租
    Ⅱ)种植果蔬:春夏两季蔬菜丰富,主要水果品种是苹果、梨和樱桃;水果通常水煮后才食用,生吃水果被认为不利于健康
  (Ⅲ)公共磨坊:归领主所有,各户必须自费磨面,收入上交领主
  (Ⅳ)牧场:村庄周围有一定面积的草地作为牧场,使用权利与时间有严格规定
  5)宗教生活:
  (Ⅰ)基本情况:许多村庄构成一个独立小教区,领主出资修建一个小教堂,犹领主指定的教区长主持
  (Ⅱ)教堂规模:没有座位,教友只能站立或坐在地板上
  (Ⅲ)教士生活:
    Ⅰ)教区长住在小教堂隔壁,圣俸来自领主授予的财富、村民交纳的什一税和他主持婚礼、葬礼、忏悔礼等仪式时收取的实物捐赠
    Ⅱ)虽然教会要求教士的独身,乡村教区长也宣誓不娶,但几乎人人娶妻生子,有的还公开养情人
  (Ⅳ)宗教节日:是中世纪农民少有的快乐时光,有肉、蛋糕和啤酒可供食用,进行跳舞、瞎子摸鱼等娱乐活动;斗鸡是最吸引人的节目;啤酒是最普遍的消遣方式

========================

《世界历史》纪录片 第二十一集

中世纪人的生死观

1、表现:对生死问题看得并不严重,相对比较淡泊
2、原因:
(1)死婴率非常高,新生儿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不能活过15岁,死亡司空见惯
(2)基督教认为现世不值得重视,值得重视的是来世;所以人们不看重此生,他们不恐惧死亡本身,而恐惧死亡后下地狱

========================

《世界历史》纪录片 第二十一集

中世纪的城市生活

1、位置:古罗马城市的废墟上
2、地位:与中国古代封建城市不同,初建时并不是政治和文化中心,而是商业和手工业中心
(1)城市的发展与其贸易活跃程度相关;贸易越活跃,城市发展速度越快、规模越大
(2)从事国际贸易的城市比从事地方贸易的规模更大;因为当时运输主要靠水路,大城市一般位于河流附近
3、城市的人口:
(1)来源:
  1)移民:城市最初都是二三十英里内乡村移民的聚居点;大城市发展之后,其移民可能来自遥远的西欧各地
  2)农奴:被束缚于庄园的农奴只要逃往城市连续生活一年零一天就可以成为自由人
(2)规模:
  1) 发展:
  (Ⅰ)公元1200 年的西欧已有大小不一许多城市;小城镇居民不足 500 人,巴黎、弗洛伦萨、米兰、威尼斯等大城市人口已达25000
  (Ⅱ)14世纪早期,大城市的人口都超过5万,有的城市如佛罗伦萨甚至达到10万
  2)人口比例: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不超过10%
4、市民的阶层区分:
(1)表现:
  1)上层:富商、重要行政官员和住在城里的乡村贵族
  2)中层:以小业主为主,包括手工工匠和小商人
  3)下层:受雇于手工业作坊的帮工、学徒以及从事非技术性工作的苦力
(2)特点:
  1)城市上层与下层的收入差距超过150倍
  2)苦力占城市人口的大多数,其生活工作没有保证,许多人以富商赞助的慈善机构为最后寄身之所
5、城市的布局:
(1)街区按行业划分,如皮匠街、盔甲街、木梯街
(2)城市街道崎岖狭窄,晴天尘土飞扬,雨后道路泥泞,家禽家畜穿梭于车辆行旅之间,交通一片混乱
(3)市民都有室外简易厕所,粪便定期拉到郊外指定地点处理;但垃圾废物都倾倒在街上,以致臭气熏天
(4)较大城市设有公共室内和室外市场,按商品类别分为不同专卖区,如面包区、面粉区、肉食区等,残次商品也有专门的出售区域
6、城市的建筑
(1)民用建筑:
  1)普通民房:
  (Ⅰ)位置:沿街而建
  (Ⅱ)材质:木材
  (Ⅲ)结构:
    Ⅰ)长方型,高三层,每层都纵向一分为二,房间宽度只有 20 到 30 英尺或更窄
    Ⅱ)门窗是木制的,关窗使用木窗板
    (Ⅳ)隐患:木头材料过多,烟囱设备不完善,时常发生火灾
  2)富商住房:
  (Ⅰ)材质:石材
  (Ⅱ)结构:
    Ⅰ)宽敞高大、地基坚实
    Ⅱ)窗户镶玻璃、房顶铺铅铁
    Ⅲ)有的富商住宅自成一体,四周建房,圈起一个很大的院落
(2)非民用建筑
  1)教堂和主修道院
  (Ⅰ)地位: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Ⅱ)特点:
    Ⅰ)高大宏伟,如巴黎圣母院远远超过同样坐落在巴黎的王宫,暗示教权高于王权
    Ⅱ)庭院通常是本市的墓场,成为公众聚会的场所、游商活跃的地段和夜间妓女出没的地方
7、城市的社团组织:
(1)教区:大城市常按地理位置划分若干教区,各自拥有信徒数百人;教区长负责管理各种精神生活事务
(2)行会:同行业手工业业主的组织,宗旨是保护业主利益、防止竞争

========================

《世界历史》纪录片 第二十一集

对中世纪西欧的评价

1、是一个缓慢变化的时代,从12世纪起,城市发展带来工商业的繁荣,科技工艺、思想文化的交流,人口的流动和自治市镇、城市国家的兴起,吸收了西欧之外的文化、科技成就
2、中世纪晚期的社会和政治氛围推动了文艺复兴发展

标签: 历史

相关文章推荐

添加新评论,含*的栏目为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