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纪录片 第十五集

对罗马文化的评价

1、是希腊文化的继续
(1)罗马人征服了希腊,但希腊从文化上征服了罗马;希腊文化影响罗马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2)在文学、科学、哲学等方面不及希腊,在军事、法律、交通、建筑等领域成绩斐然
2、善于广泛吸纳各种优秀文化的养分,发展壮大罗马文化

==================

《世界历史》纪录片 第十五集

罗马的文字:拉丁文

1、创造者:台伯河畔拉丁姆平原的拉丁人
2、演变
(1)古典拉丁文有23个字母,21个来自埃特鲁里亚人

2、早期的征服战争
(1)与埃特鲁里亚人的战争
  1)结果:罗马人征服并摧毁了埃特鲁里亚人的重镇维伊城,领土增加了一倍
  2)意义:罗马迈开征服世界的第一步

(2)中世纪时,I分化为I和J,V分化为U、V和W;字母Y和Z来自希腊字母,用以书写外来词。26个罗马字母诞生
3、影响
(1)古代
  1)帝国时期作为官方语言迅速传播,除希腊外,各民族语言几乎都被拉丁语取代
  2)后来,拉丁语又随基督教(天主教——清岚注)远播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2)近代:很少用作口语,但仍有很多用途
  1)汉语拼音方案建立在拉丁字母基础上
  2)是现代药物学和生物学的重要语言工具
  3)在近代国际条约中起了重要作用,许多条约用拉丁文书写而成(如《尼布楚条约》用拉丁、满、汉三文)

=====================

《世界历史》纪录片 第十五集

维吉尔歌唱田野、赞美牧场、颂扬元首,他的长达数十万字的民族史诗《埃涅阿斯》歌颂了特洛伊英雄,维吉尔因此而名扬千秋。中世纪的伟大诗人但丁曾对维吉尔感谢万分,他写道“你是我的导师和我的作者,给我赢得荣誉的美丽文风也来自你,你是唯一的源泉。”

--------------------------

特洛伊……难怪说受希腊文化影响……

=====================

《世界历史》纪录片 第十五集

鲁道夫·冯·耶林:“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

------------------

谁知道这话出自何处?

周枏《罗马法原论》商务印书馆1994 正文第12-13页: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Rodolf von Ihering,1818—1892年)在他所著《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江平《罗马法基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 正文第47页:

德国法学家耶林说过:“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

感谢乐乎ID为“树树梨花白”的同学我与我一同查找。

=====================

《世界历史》纪录片 第十五集

罗马的法律

1、地位:对于罗马人,法律是社会的基石,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对公民基本权利和合法权利很重要
2、原则:民法胜于刑法
3、演变:
(1)公元前5世纪就制订了《十二铜表法》
(2)公元2、3世纪五位大法学家进行了系统的编纂和注释,罗马法形成庞大系统的体系

=====================

《世界历史》纪录片 第十五集

罗马的雕塑

1、马尔库斯·奥里略骑马像
(1)古罗马流传下来的唯一一尊青铜骑马像
(2)中世纪因被误认为君士坦丁大帝而完好保留

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121年4月26日-180年3月17日),全名为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奥古斯都(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 Augustus)。拥有凯撒称号(Imperator Caesar)的他是罗马帝国五贤帝时代最后一个皇帝,于161年至180年在位。
马可·奥勒留是罗马帝国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他不但是一个很有智慧的君主,同时也是一个很有成就的思想家,有以希腊文写成的著作《沉思录》(Τὰ εἰς ἑαυτόν)传世。在整个西方文明之中,奥勒留也算是一个少见的贤君。更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他向往和平,却具有非凡的军事领导才干。

2、奥古斯都立像
(1)与马尔库斯·奥里略骑马像都反映希腊文化和艺术对罗马的影响
(2)是希腊艺术和罗马艺术的完美结合,显示了罗马的艺术和文化

===================

《世界历史》纪录片 第十五集

罗马的军事

1、军事在罗马的地位:
(1)拉丁语中,勇武和美德是同一个词(Virtus)
(2)罗马人认为一个理想的罗马人应该勇敢强健
2、罗马人的作战方式:军团
(1)地位:罗马人克敌制胜的法宝
(2)结构
  1)轻装兵:与骑兵一起列于军团的两翼
  2)长矛兵:列于军团的第一线
  3)主力兵:列于第二线,手持长矛
  4)后备兵:列于第三线,使用投枪
(3)特点:运转迅速、灵活,机动性强;克服希腊方阵运转不灵的弱点
(4)结果:在军团面前,马其顿方阵失去所有优势,希腊化诸国在罗马人面前俯首称臣
(5)评价:军团制度是罗马文化实用性和民族性的天才的体现

=======================

《世界历史》纪录片 第十五集

罗马的建筑

1、修筑背景:
(1)共和国末叶军阀混战,罗马城和意大利诸城遭到破坏
(2)和平降临后,奥古斯都着手修复罗马城,并动员富有元老贵族捐款
2、建筑材料:大理石
3、建筑代表:
(1)恺撒神庙:首先修建
(2)奥古斯都凯旋门
(3)奥古斯都广场
(4)战神马尔斯神庙:位于奥古斯都广场
(5)阿波罗神庙:位于帕拉丁山
(6)万神殿:奥古斯都修建的最辉煌的建筑
  1)初建于公元前27年,后经两次火灾
  2)公元126年,皇帝哈德良下令重修
  3)殿内有一个高度和宽度都为43米的大穹顶
(7)哥罗塞姆竞技场
  1)前身:黄金屋
  (Ⅰ)建造者:尼禄皇帝
  (Ⅱ)意义:显示了尼禄的狂妄和奢侈,给帝国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Ⅲ)结果:弗拉维王朝改变做法,顺应民心,努力恢复罗马的安定,把金屋皇宫废弃、改造成哥罗塞姆竞技场
  2)特征:场内可容纳5万观众,舞台上表演角斗以及兽斗

-----------------

原来竞技场是这么来的……将专制、暴虐的象征改造为日常娱乐、集会的场所,无疑能很好地释放民众的压力。

===================

《世界历史》纪录片 第十五集

罗马的浮雕艺术

1、位置:罗马建筑物上;石柱上、神殿的墙壁上、凯旋门上都有漂亮的浮雕和铭文
2、代表作:图拉真纪功柱
(1)始建年代:公元114年
(2)建造原因:纪念图拉真对多瑙河对岸(今匈牙利)的达西亚人作战胜利
(3)特殊意义:不仅是图拉真胜利的几年,还是他的墓穴

通常在罗马的城墙内不允许埋葬和放置骨灰。

(4)评价:
  1)西方艺术史上杰作,为后世提供了研究罗马艺术的重要物证
  2)为历史学家、民族学家研究古代罗马历史和社会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史料

=======================

《世界历史》纪录片 第十五集

罗马的道路

1、地位:罗马人除公共建筑以外,还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修筑道路
2、影响:对维护帝国的统治和加强帝国各地的联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整个帝国变成以罗马为中心的有机整体

-------------------

条条大路通罗马。

========================

《世界历史》纪录片 第十五集

罗马的科学

1、历法
(1)代表:儒略历
  1)来由:公元前46年,恺撒依靠索西吉斯改革历法
  2)内容:以365又1/4天为一年
  3)影响:欧洲人一直沿用到1582年
2、地理学
(1)代表:17卷《地理学》
  1)作者:斯托拉波
  2)年代:约公元20年
3、农业
(1)地位:罗马最重要的生产部门,自古以来为罗马人所重视

对田地疏于耕耘的公民,常常会受到检察官的审查和指责。
--------------------
不愧是法治国家,特征很鲜明……

(2)农业著作
  1)年代:公元前2世纪开始出现,公元1世纪已达四部
  2)代表作:
  (Ⅰ)马尔库斯·迦图《农业志》
    Ⅰ)地位:罗马农学的鼻祖,比我国现存最早的北魏《齐民要术》还要早近700年
    Ⅱ)价值:是研究公元前2世纪意大利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史料
  (Ⅱ)瓦罗《论农业》
  (Ⅲ)维吉尔《农事诗》
  (Ⅳ)科路美拉《农业论》
4、自然科学
(1)代表:37卷《自然史》
  1)作者:普林尼
  2)涉及领域:天文、地理、动植物、矿物、医学等
  3)特点:在自然科学不受重视的古代,注意搜集、挖掘为当时一般人所忽视或轻视的广阔领域的知识材料
  4)意义:旁征博引2000余部古籍中的文献资料,为后人保存大量濒临失散的古代科学资料
5、文学
(1)代表:西塞罗
  1)评价:
  (Ⅰ)自觉地向希腊学习,并为自己的民族文化灌输新鲜血液
  (Ⅱ)从他身上可以看到罗马人心胸的博大以及罗马人对知识的渴求

是您给罗马带来了恩惠,罗马也因您而变得荣耀,您的功绩比那些最伟大的将军们合起来的功绩还要伟大、还要辉煌,因为增长人类的见识要比开拓罗马的疆域更显崇高、更有价值。
                                              ——恺撒

=========================

《世界历史》纪录片 第十五集

罗马文化在后世

1、罗马衰亡后:
(1)公元3世纪以后,罗马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外患不断、内战迭起,传统文化逐渐为基督教文化所替代
2、中世纪:
(1)破坏
  1)基督教垄断西欧的文化和教育,一切哲学和科学成为神学的婢女
  2)教会把古代科学文化视为异端,横加摧残;教皇格里高利一世更鼓吹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
  3)在教会怂恿下,许多古代建筑雕刻和书籍惨遭破坏,许多古典学术著作遭到毁灭而失传
(2)保存
  1)罗马教会不得不利用罗马文化遗产来发展教会组织、神学与经院哲学
  2)教会以罗马帝国的大一统继承者自居,自称为罗马普世教会
3、近代:
(1)14、15世纪的文艺复兴是湮没千年的古罗马文化重现生机,并赋予新的社会内涵
(2)在古典文明的光辉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人自身的作用和价值得到广泛重视;意大利等地文化前所未有地繁荣,人们满怀热情迎接昔日的辉煌
(3)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On desperate seas long wont to roam,
惯于在惊险的海上流浪,
Thy hyacinth hair, thy classic face,
The Naiad airs have brought me home
To the glory that was Greece,
And the grandeur that was Rome.

惯于在惊险的海上流浪,
你风信子的柔发,古典的面孔,
你女神的风姿已招我回乡,
回到昨日希腊的光荣,
和往昔罗马的盛况。
                                        ——爱伦坡《致海伦》

标签: 历史

相关文章推荐

添加新评论,含*的栏目为必填